高职高专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浅探

  • 作者:
  • 来源:
  • 时间:2011-01-05

周一平,陈绍敏

选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第32

【摘    要】本文探讨了从课程设计与开发、教学内容组织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教学队伍规划与建设、实践教学环境建设、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加强高职高专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有关措施。

【关 键 词】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精品课程

【作者简介】周一平,男,副教授,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  主要研究方向:教学管理;陈绍敏,女,副教授,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副处长,主要研究方向:教学质量管理。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于2003年启动了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6)对高职高专课程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高职高专国家级精品课程应是根据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基本特点,以岗位能力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具有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重要支撑和明显促进作用,真正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课程。

教育部2009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对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队伍、实训条件等课程改革的要素赋予了新的内涵。因此,高职院校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围绕新的评审指标体系,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秩序,提高课程的整体设计能力。

1、课程设计与开发

1)应根据高职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专业相关岗位()任职要求,按照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结合实际工作过程,与企业合作进行课程设置的开发与设计(2)要准确分析各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确定各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任务和作用,使各门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中发挥应有的作用;(3)要根据课程任务和作用,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合理安排课程的前后顺序,使课程内容相互衔接得当。

2、教学内容组织安排

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内容建设。要着重做好教学内容的选取及组织安排,丰富相关教学资料。教学内容设计要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从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以及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等情况。教学内容要根据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适应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同时要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要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实现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突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对于专业课程,应强调根据企业岗位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来确定教学内容;对于基础课程,则应侧重考虑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使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性。课程的网上资源,比如教材、课件、案例、习题、实习实训项目、学习指南等相关教学资料,对于学生自学具有促进作用。其中,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指导性资料,不仅要求选用高职高专的优秀教材,同时鼓励教师与企业人员合作开发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教材。

3、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

要针对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为主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包括教学模式的设计、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应用、网络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设等方面。1)在教学模式设计方面,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选择工学交替、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模式。以保证学生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2)在教学方法设计方面,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职业素质。3)在教学手段设计方面,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合理运用多媒体及仿真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对于一些生产现场不可再现或具有破坏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可以通过模拟仿真技术,即建立模拟车间、模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作为学生学习和参考的重要辅助资料,不仅要求资料齐全、内容丰富,而且要架构合理,网络硬件条件要能够支撑网络课程的正常运行,并能有效共享,保证学生进行交互式学习。

    4、教学队伍规划与建设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教学队伍应突“双师”、“企业工作经历”、专兼职教师比例合理等特点。教学队伍的建设包括主讲教师队伍及教学团队建设。(1)主讲教师应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执教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具有主持教育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的工作经验,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承担一定数量的科研项目,主动为行业企业提供相关专业技术服务,并得到行业企业的认可。(2)关于教学团队的建设,一是要努力提高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丰富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经历,使其能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二是要提高专业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聘用比例,行业企业兼职教师除承担一定工作量的课程教学外,应主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以适应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需要。

    5、实践教学环境建设

    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包括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的条件建设和实训项目设计。1)校内实训基地要积极吸纳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建设,满足课程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着力提高校内实训基地的设备、设施利用率。校内实训基地的开放性是高职院校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开放的实训基地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2)校外实习基地要与校内实训基地统筹规划,合理布点、明确功能,要能够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实际工作环境,为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提供必要条件。校外实训基地拥有相对齐全而先进的设备以及一线劳动者的丰富经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3)实训项目的设计,不仅要注重满足学生学习所需,而且要体现项目自身的价值,部分项目可以为学校和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达到双赢的目的。

    6、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的评价应采取多元化监控的办法,重点包括校内教学评价和社会评价两个方面。1)校内教学评价,应包括校外专家、校内督导、同行和学生共同参与对课程的评价,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课程的评价重点应体现学生对通过课程教学实际获取知识、能力、素质的评价。(2)社会评价主要体现社会的认可度,包括行业企业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评价,实训、实习产品的价值体现,课程对应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技术水平证书的获取率,以及相应技能竞赛获奖率等方面的评价。

    综上所述,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基本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是引导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要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强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特色,并凸显课程的个性特色。高职院校应坚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完善并提高软硬件建设,搭建平台,以点带面,实现共享,带动和促进其他课程的共同发展,实现精品课程的引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