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常识

学校地震避险、疏散要点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5-30 16:20:27 浏览次数: 【字体:


学校地震避险、疏散要点

地震时,地面发生垂直和水平运动,可能造成建筑破坏和高空坠物。本地的中强震,从感受到垂直震动到水平摇动的时间只有几秒到几十秒,但会造成人们不同程度的心理恐慌。面对地震首要的是保持镇定。在实际应对当中,有震后立即疏散并脱险的案例,但更多人因为惊慌失措,造成大量伤亡。地震来临时,先避震、后疏散,是减少伤亡的重要手段。针对学校环境和不同年龄师生,避震和疏散具体要求如下:

一、地震发生时的紧急避险

地震发生时,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

  1、教室

若是在上课时发生地震,处于低楼层的同学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切忌使用电梯,同时注意护头和避开掉落的碎石、水泥板等;更不要推搡其他同学而造成踩踏伤亡;如果是处在较高的楼层,第一不要跳楼,第二不要随便乱跑,否则容易被掉落的天花板或灯砸到。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或课桌旁,尽量采取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的姿势;可利用身边的坐垫、书包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注意远离窗户。待地震平息后撤到安全地带,如广场、体育场等一切空旷地带。

2、宿舍

地震发生时若处在宿舍内,低楼层的同学仍可以选择往外跑。高楼层的同学切勿盲目跳楼,以免发生伤亡。而是应躲进厕所这样面积较小的区域,因为房屋建筑多为框架结构,这些地方跨度小,较其它部位牢固,是可暂时躲避的地方。另外,不建议大家躲在书桌和柜子旁,因为宿舍的书桌和床都较高,相对重心也比较高,地震的时候容易倒下,会压到我们弱小的身躯,门口的衣柜也是,且承重力不够。

3、室外

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它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为免地震是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

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里面的人会因惊恐而导致拥挤,这时需要的是镇静,定下心来寻找出口,切忌乱跑乱窜。

4、心理自助

避震期间,一要做到不信谣言,不传播谣言,避免恐慌情绪给人们心理带来的二次伤害。二要做到保证正常作息,合理饮食与睡眠,保持身体的稳定;食物和营养是身体的必备,可以帮助我们战胜恐惧,维持良好的机体功能。三要做到与朋友、同学在一起,分享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相互支持,共度难关。

二、地震被压埋者的自救原则

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

1.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的伤害。

2.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3.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4.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5.寻找和开辟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更宽敞的地方移动。

6.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

7.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当确定不远处的确有人时,再呼救。

三、各种突发事件疏散过程要点

1.熟悉环境,记清方位,明确路线,迅速撤离;

2.通道不堵,出口不封,门不上锁,确保申通;

3.听从指挥,不拥不挤,相互照应,有序撤离;

4.自我防护,低姿匍匐,湿巾捂鼻,防止毒气;

5.保持镇静,直奔通道,顺序疏散,安全逃生;

6.无法自逃,向外呼救,等待救援,安全脱险。


【打印正文】